第一讲:武术概述

第一讲:武术概述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经典项目和杰出代表,早已走向了世界,成为国际性竞技体育项目和国际大众体育健身的主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体育和教育领导机构为武术进入学校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在各级学校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学校领域内的武术已基本形成了学校领域中的独特教育体系。学校领域中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教育传统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枚枚国内外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竞赛的金牌,更需要亿万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的真正参与。中国武术不仅需要努力步入奥运殿堂,更需要重视武术自身在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更需要武术在本土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武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健身效果显著,其中还蕴涵着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功能;是学校进行民族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

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

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1、拳术套路

拳术套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八卦、八极、通背、劈挂、翻子、地趟、象形拳等。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拳术套路主要是长拳、太极拳、南拳。

2、器械套路

武术的器械大多由古代的兵器演化而来。武术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种。演练时风格特点各异。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器械教材主要是剑术、刀术、棍术(包括短棍)、枪术。

3、对练套路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拳术(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练法。

1)拳术对练套路

徒手对练套路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2)器械对练套路

器械对练套路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3)徒手对器械的对练套路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对练套路主要是青年长拳对练、对六拳(96-98年中学教材)、攻防对练、对劈刀等。

4、集体演练套路

集体演练套路是三人以上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6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学校武术教材的集体演练套路主要是武术操、健身棍和学校运动会的集体武术表演等。

(三)格斗运动

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武术格斗运动的竞赛项目主要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

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格斗运动主要是散打的基本练习、防身术、擒拿等内容。

三、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个事物与同类其他事物相比较才能有特点和体现其独具的功能。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更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体操、球类,田经等)的区别,具有“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相比,其区别明显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拳种流派繁多,内容极为丰富;具有广泛适应性。

(二)“模拟性”的攻防练习为主,“体用兼备”。

(三)形简意深、重德修身。

四、武术的各社会领域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武术在国内外的不同社会领域中,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具有领域特色的武术体系。如:传统武术中任何一个传承有序的成熟拳种早已明确了自身的体系,一般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拳种中的著名套路和技法,比如陈势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二路;行意拳的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等。新中国成立后创编和推行的竞技武术早已成形成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手的运动形式(功法竞技也正在试行);竞技武术套路也形成了基本功、基本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演练等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国内、国际的竞赛制度;同时还创出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刀、剑、棍、枪的竞技品牌套路;武术散打也形成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国内、国际的竞赛制度。军警武术中格斗技术也自成一系;擒敌拳、捕俘拳早已闻名于世。中老年大众武术也基本形成了国家推广套路和民间多种锻炼方法相结合的格局。夸张武术技击威力的武打影视中的武打训练,也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影视武术表演训练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教育领导机构非常重视武术进入学校领域,为此多次下发过明确的文件。学校领域的武术工作者和从事武术教学的体育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对集体武术教学的方法和武术教学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至今没有形成自身清晰的学校武术技术体系,没有创出学校领域自己的武术品牌,在实行中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基本确定了适合学校领域开展的武术内容。

五、学校武术概况

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广大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重任,亦为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在学校体育中,武术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学校武术概念

学校武术是在学校领域范围内开展的、以教育为目的武术项目。其内容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术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三)学校武术的特点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性特点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4、学校武术的创新思路

学校领域有着国家相对固定的教学要求、有着教师和学生群体、有着课时、练习场地等相对稳定的、有利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中国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急需这样一个年龄结构轻、文化层次高、人员集中固定的大领域。

在总结学校领域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充分调查论证和初步的教材试验的基础上,我认为学校武术至少应有六类以上的运动形式,每类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相应的内容。即适用于学校领域的集体教学,又区别于竞技武术、民间武术等其它领域武术的运动形式;大部分运动形式具有不可置换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武术素材进行填充和创编新的内容。

这六类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

(1)武术游戏

(2)武术达标

(3)武术体操

(4)武术短套

(5)武术防身

(6)武术保健

上述六种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学校武术的内容基本框架。同时,学校领域还应有一个与上述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武术知识系列。这个系列是把中国武术中所蕴涵的、或与技术相匹配的传统拳理、武林掌故、兵法、伤科、以及武术史学、武术哲学、规则裁判等传统和现代的武术文化知识;结合各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变通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系统。让学生群体接触到具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信息。目前虽然还没有以文本形式的课本。但将来可以用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校园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这个系列是与六种运动形式相匹配的“软件”。这个系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武术中所选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知识;必须是对歪理和邪教进行批判和揭露的知识。

分享:
以武行礼 修身律已
  • 武德

    武德

  • 礼仪

    礼仪

  • 规范

    规范

  • 拳种

    拳种

  • 兵器

    兵器